<nav id="isa24"></nav>
  • <menu id="isa24"></menu>
  • <menu id="isa24"><strong id="isa24"></strong></menu>
    <menu id="isa24"><strong id="isa24"></strong></menu>
    首頁 中國改革論壇網 論壇網-我院動態

    馬 禹:在改革開放中成長與追求

    時間:2023-03-16 14:43 來源:中改院

    為了獻禮改革開放45周年,向青年講好改革開放故事,近日,中改院院長遲福林教授新著《親歷改革:與青年談改革開放》正式出版。3月8日下午,中改院機關黨委組織開展《親歷改革:與青年談改革開放》讀書分享會暨慶“三八”國際勞動婦女節主題學習活動。以下是中改院自由貿易港研究所助理研究員馬禹分享摘要。

    習近平總書記曾說過:“歷史是最好的老師,它忠實記錄下每一個國家走過的足跡,也給每一個國家未來的發展提供啟示。”閱讀《親歷改革》一書前,我的心中曾懷揣著這樣一個疑問,我們現在的生活已經很好了,為什么還要改革?我帶著這個問題,試圖在書中尋找答案。

    作為一個95后,我很難想像饑荒的場景,更沒有體會過饑餓的感覺,在我們出生成長的世界里,吃得飽穿得暖似乎是理所當然的。但是,當我讀到書中遲院長幼時拾糞拾柴的故事時,我感到極大的震撼,我很難將這個曾經在凜冽的寒風中艱難前行的少年和現在一位具有影響力的學者聯系起來,那一代人究竟承受了怎樣的苦難?我們的國家究竟走過了怎樣的歷程?

    今天的我們,餓了可以隨時在手機上點外賣,買衣服可以隨時在網上購物,可以說,足不出戶就能應有盡有。不必說糧票、布票等等,就是現金如今也很少有人攜帶,拿著一部手機就可以走遍天下,移動支付隨時隨地都可以滿足我們的需求。發了霉的花生米沒有人再吃,質量優劣可能還要挑挑選選。強烈的對比,使我陷入深深的沉思?!队H歷改革》書中的一段話令人印象深刻,“今天,回過頭來看,20世紀70年代末我國為什么要選擇改革開放?原因有很多,但歸根結底是一句話,改革開放是‘逼’出來的。”

    今年是改革開放45周年,45年對于一個人來說可能是大半生,而對于一個國家和民族來說,可能只是一瞬。改革開放這45年,卻使得滄海變桑田,徹底改變了中華民族的命運,改變了無數中國人的命運,也改變了包括我在內的一代又一代青年人的命運。

    好日子不是天上掉下來的,是一代又一代改革人不懈奮斗追求而來的。透過這些文字,我似乎看到了在歷史長河中一個執著追求的堅韌身軀,似乎眼前又浮現出幾十年前的那個夜晚,一位少年在凜冽寒風的冬夜里負重前行。在改革開放前進的路上,正是不斷涌現出來的一個又一個勇立潮頭的先鋒,才使得后來者能夠享有庇護。

    然而,當今世界并不安寧,目前世界正處于百年未有之大變局加速演進的關鍵時期,處在全球化何去何從新的十字路口。國內深層次經濟、社會諸多矛盾問題亟待解決,例如消費轉型升級、城鄉二元結構、人口負增長與老齡化等問題,亟需通過改革來解決。作為在改革開放中成長起來的青年人,注定肩上擔負著將改革進行到底的歷史使命。

    (作者系中改院自由貿易港研究所助理研究員)

    首頁
    相關
    頂部